宁德师范学院

更新时间:2020-07-10

访问次数:943

详细介绍

宁德师范学院的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福安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复办时更名为宁德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3月更名为宁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18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宁德师范学院,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15年被评为福建省第十二届文明学校。近年来,获得团中央“强国杯”2015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等奖、第八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共青团“四进四信”活动优秀项目奖等国家级奖项。升本以来,学校确立了“为地方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走“求精、求特、求优”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大幅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声誉。

校园占地面积1111.38亩,分东侨、蕉城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1.03万平方米,校内实验(实训)室31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05.6万元;馆藏纸质图书76.53万册,电子图书92.22万册,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报纸数据库、年鉴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springer外文数据库等中外电子资源以及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

坚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基本形成以教师教育为基础、以服务地方产业的应用型专业为重点的学科专业结构。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约7600人,本科专业30个,含闽台合作办学招生专业2个,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3个(生物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学)、应用型培育学科1个(机械工程),入选省级应用型专业群3个(“电机电器智能设计与制造专业群”、“闽东资源生物产业专业群”、“特色化工材料专业群”),入选省级服务地方产业特色专业6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体育教育、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基本形成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47人(含闽东卫校教职工),其中正高职称42人。专任教师488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336人,占比68.85%。教师队伍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福建青年科技奖2人、福建省教学名师5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4人、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9人、福建省优秀学科(专业)带头人赴海外访学研修资助计划2人;宁德市优秀人才30人,被聘为宁德市各类专家上百人。

坚持质量立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质量的生命线,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不断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水平。开辟了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计划、非专业素质学分计划等一系列个性化的素质教育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举措,从供给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化选择。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3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5个。近三学年,获省级教改项目1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大学生学科专业竞赛省级以上奖励360项;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9项,省级171项;有在校生创业团队30个。连续三年毕业生年底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坚持科研兴校,重视产学研结合,紧接地气。现有国家海洋局公共服务平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5个。“十二五”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60多项;获得各类授权专利279件(其中含国家发明专利29件、实用新型专利244件、外观设计6件),软件著作权49件;获省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社科规划奖等7项。主办《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和自然科学版2个中文学术期刊。

坚持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与宁德市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对接了多个领域的30个项目;与福建仙洋洋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开展了20多项技术攻关、技术对接和专利转让;协助地方政府及部门制定了22项各类专项规划;开展闽东地方文化、畲族文化和六新大宁德背景下的闽东大教育等研究,推出了《习近平早期思想研究》和《闽东畲族红色故事选》等一批具有闽东特色的文化研究成果。

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与台湾屏东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虎尾科技大学、台湾侨光科技大学等合作举办闽台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美国Hiwassee大学、德国BSK 国际教育机构、新西兰奥克兰国际学院等10余所国外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

学校将秉承“使命、责任、追求”的校训精神,立足宁德,面向海西,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突出师范性、应用性、地方性,努力把学校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特色明显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

数据更新至2017年12月


网友评论